一切只为助你前行
致力于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随行者
用“冠绝全球”来形容今年的中国疫苗并不夸张。此次疫情中,中国多条技术路线上的新冠疫苗研发及上市进展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成为中国疫苗赶超发展的成功案例。目前中国有多个新冠疫苗在国内外投入免疫接种使用,并率先进入国际市场。
新冠疫苗无疑是一个里程碑的产品,其间积累的研发、临床、商业化经验也将帮助一批优秀的中国本土疫苗公司迅速成长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方略董事马丁表示,疫苗接种在人类历史上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疫苗产业是生物医药产业的一部分,作为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国家医疗体系的关键一环。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疫苗正走在从追赶到超越的道路上,疫情期间,疫苗新技术的萌发孕育着创新的无数可能。
未来十年是中国生物医药从赶到超的十年,更是中国疫苗的黄金十年。此次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疫苗白皮书》指出:“新技术的应用、新企业的投入,必然带动新市场的形成乃至繁荣。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中国疫苗工业将呈现每年超过12%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和整体医药工业的平均增速,疫苗行业将迈入黄金十年。”
01 中国疫苗发展五大阶段
从1950年开始,我国的预防接种已有七十年的发展历程。
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主委兼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指出,我国的预防接种一共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突击接种先期,第二个是突击接种后期。我们国家疫苗接种都是温度低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冷链,靠自然的环境。到了1978年计划免疫的开始,与我国是同步进行的。第三个是计划免疫前期,从1978到1987年,第四个是计划免疫后期,从1988到2007年,2008年至今是扩大免疫时期。”
预防接种的每个阶段都有成就和贡献点。“在突击接种前期,最大的用处是我国实现了无天花的状态。突发接种后期是有了接种网络,计划免疫前期是有了健全冷链系统,感谢国际组织投了三千万美元帮助我们建立健全冷链系统。计划免疫后期是普及儿童免疫,接种疫苗主要是儿童,实现它的效果。后期我们国家是要让疫苗继续扩大。”王华庆进一步介绍称。
一直以来,疫苗是人类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在王华庆看来,没有疫苗,这些传染疾病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为病死率高,很多都是超过新冠2%的病死率。
王华庆以常见的乙肝为例分析称,我国是乙肝的高流行国家,没有乙肝疫苗的时候,成人包括儿童的携带率是10%左右。新生儿感染乙肝以后,将来90%是要变异的。然而,通过乙肝疫苗的接种,5岁以下儿童表原抗体携带率降到5%以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国家第一个进入乙肝病灶低发生率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消除病毒性感染,这在乙肝接种方面已经实现。
此前,疫苗接种的目标对象一直是儿童。但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的疫苗将进入新的成人时代。东方高圣、东方略、中以海德创始人陈明键表示,过去打疫苗都是抱着孩子打疫苗。但此次疫情给老百姓普及了成人(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概念。
《中国疫苗白皮书》也强调了新冠疫情对于观念上的巨大变革。“这次疫情过后,成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也都成为疫苗接种的目标对象,正在全国范围、全球范围内进行一场关于疫苗的认知更新教育,敦促人类以新的视角认识疫苗、审视疫苗。药是病的人吃的,病人毕竟是极少数人,而疫苗是健康人打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疫苗的机会比药大得多。”
02 “从赶到超”的黄金十年
“2021年的中国疫苗产业,有点像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2011年前,中国互联网是抄作业,美国有谷歌,中国有百度,美国有雅虎,中国有搜狐。2011年出现了一个革新性互联网产品——微信,微信的诞生是中国互联网从抄作业转向超越的标志。今天的抖音、字节跳动,也已经甩了美国同样产品的几条街。”陈明键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生物医药从抄到超的十年,更是中国疫苗的黄金十年。
何出此语?陈明键进一步指出,通过此次新冠疫情,两个词进入了老百姓的词典。一个是“核酸”,每个人要做核酸检测;二个是“疫苗”。这次的变化,给疫苗厂带来了特殊的变化和特殊的机会。
较之药物行业,疫苗行业有五个“更”:
第一,研发周期更长。平均下来,一款药的研发需要8-10年,而疫苗研发的时间更长,小儿流感疫苗研发用了13年,HPV疫苗研发用了23年,乙肝疫苗研发用了38年;
第二,政策监管更加严格。在疫苗的研发和使用领域,有一个“无过错原则”,即只要“不能排除”是疫苗产生的副作用,疫苗企业或相关保险企业就要承担后果;
第三,大规模生产更难。疫苗批次稳定性要求非常高,每批产品上市销售前或者进口时,都需要指定药品检验机构进行资料审核、现场核实、样品检验,批签发制度是悬在疫苗企业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第四,投资成本更大。研发周期长和生产、监管的特殊性,在增加投资风险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了投资成本的数量级;
第五,市场集中度更高。研发和生产壁垒高,意味着疫苗圈是一个曲高和寡的领域,“非请勿进”的特征比较明显。
陈明键认为,正是因为“五更”特点,以往新品种疫苗、新技术疫苗的获批上市,步履缓慢,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深刻改变了这一规律。
2020年12月30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灭活疫苗获批上市,距离临床申报仅仅过了8个月。随后,科兴生物、国药中生武汉所、康希诺、智飞生物等中国企业生产的疫苗相继获批紧急应用或上市。同年12月2日,BioNtech/辉瑞研发生产的第一支核酸疫苗获批上市,距离临床申报仅仅过了7.5个月。
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FDA(美国食药监局),还是NMPA(中国药监局),从来没有这么快地批准过一款疫苗。在陈明键看来,这是疫苗行业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第一个临床样本要求数量大大降低;二是审批时间大大降低。这对中国的药监部门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尽管从临床申报到获批上市的间隔大幅度压缩,疫苗的功效却并未因此打折扣。一组数据可以作为例证,2021年初至4月末,美国的新冠疫苗接种率从2%提升到近70%,相应地,每万人感染人数从25人下降到不足4人。
03 mRNA疫苗异军突起
余文心认为,展望未来十年,不讲新冠,中国疫苗都是进入快车道。“中国今天的制药业有一万多亿的产值,疫苗行业400多亿,感觉还是小市场。但是2020年,国产13价肺炎、2价HPV疫苗进入市场,包括接下来康泰生物、智飞生物包括五联苗等进入,相信再过两年,中国疫苗前十的榜单中,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出现。上市疫苗企业中,现在很多的公司都在布局新产品。”
《中国疫苗白皮书》指出,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得中国疫苗行业获得新的增长点。“疫苗行业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与疫苗有关的新技术、新企业、新市场,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也在业内掀起了一场堪称认知更新革命的思想解放。”
首先,从新技术角度来看,疫苗是高技术产品。按研发技术来分,疫苗可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两类。传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新型疫苗包括核酸疫苗和重组疫苗。面对疫情冲击,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等利用基因工程新技术研发出的疫苗得到充分发展,在此次疫情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它们单独或共同所拥有的免疫原性强、安全性高、技术可控、研发周期短、成本低廉、易规模生产等特性,得到了充分释放和展现。
目前全球新冠疫苗开发主要有七条技术路线,分别是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和DNA疫苗。除了病毒样颗粒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条技术路径,其余5条技术路线,中国都有疫苗研发布局。
蛋白亚单位疫苗作为当今疫苗产业的主力军,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亚单位疫苗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可借助成熟的表达体系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而且亚单位疫苗不仅可以产生体液免疫应答,还可以激活T淋巴细胞,诱导细胞免疫,更适合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与智飞生物联合开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作为国际上第一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亚单位蛋白疫苗,其临床优异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其次,从新企业角度来看,基因工程技术在疫苗领域的应用,推动一大批疫苗企业将研发重点从传统技术转向新技术,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新企业。
mRNA疫苗异军突起,各大药企群雄逐鹿,全球已有多家企业在进行mRNA疫苗的研发,较为领先的是“mRNA三巨头”(Moderna、BioNTech、CureVac),国内企业,包括斯微生物、艾博生物等,在mRNA分子设计修饰及关键的递送系统技术上,也有了自己的核心优势和特色;在DNA疫苗领域,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当属美国的Inovio公司,国内的东方略、艾棣维欣也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DNA疫苗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研发和投资热点;国内市值最高的智飞生物凭借其重磅产品国际上第一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在亚单位疫苗领域继续独领风骚。
此外,新兴疫苗企业正处于“冰与火的考验”,一边是赛道的火热,一边是市场格局的坚冰。对于新兴企业而言,应该避免在传统技术平台上和龙头公司竞争,因为从技术积累角度,并无先发优势。更好的方式是利用新的技术平台,如mRNA疫苗技术、DNA疫苗技术、新型病毒载体技术、新基因工程重组技术、新型佐剂技术等;或者研发难度更高的新型疫苗品种,包括多联苗、多价苗、尚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疫苗产品等。
最后,新技术的应用、新企业的投入,必然带动新市场的形成乃至繁荣。借着新冠疫情的东风,新技术、新企业、新产品的迭代,加持,融合,必将迅速提升中国疫苗的市场规模、产业升级和全球影响力。《中国疫苗白皮书》预计,中国疫苗工业将呈现每年超过12%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和整体医药工业的平均增速,疫苗行业将迈入黄金十年。————————————————————————————————————————————————————————